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中,我们听到了许多的声音,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时会让人感到迷惑。有部分人觉得现在的美术教学应该让孩子随意发挥,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,因为美是没有领域的,不同的人对美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审美。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们,他们没有成人那么丰富的审美经验,也没有任何的审美标准,他们本来就是天生艺术家。因为他们的想像力是无限的,每一副孩子的作品都承载了他们的梦想,所以不管孩子们的作品是什么,我们都要给予肯定和支持。带着这样的观念开展活动,有的老师可能会偶尔感到迷惑,到底是不是在活动中孩子的一切表现都要被肯定,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给肯定,什么时候该给建议,有的老师甚至战战兢兢,小心翼翼,生怕会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,但又担心放任自流是不是不负责任,使自己感觉很矛盾。还有一部分人觉得幼儿应该有正规的美术训练来加强绘画技巧,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用美术的方法所表现,因为当孩子在创作时,他们没有绘画的基础技巧,想画却不知道怎么画,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中大班的幼儿,到了该年龄段的幼儿,他们会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来进行模仿和表现,但是他们因为缺乏绘画技巧和经验而无法将内心的思想表达。带着这种观念的老师有的为了达到活动的目标,强迫孩子将作品达到成人审美中的效果,长此已久,孩子会对美术产生抵触,扼杀幼儿的想象力。这两种教育观念之间的主要矛盾是要不要规范幼儿的审美,给幼儿的想像加框,使幼儿的思想受限,成为一台没有思想的复制机。幼儿的想像要受到保护,但是同时也要通过老师的辅导来提高他们的美术技巧。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中也提到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。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。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,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。其实,如果方法和观念正确,两者就不会矛盾,教师也不会再迷惑该怎样将两者结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