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种种迹象来看,金融租赁公司过去一年过得还不错。
4月30日,a股唯一一家金融租赁上市公司——江苏金融租赁公布2019年度报告及2020年一季报,令外界得以窥探这类低调隐秘的金融机构当下的生存状态。
截至2019年末,江苏金融租赁资产总额683.63亿元,增幅15.81%;应收融资租赁款余额 675.67亿元,增幅16.56%。报告期内,公司营业收入为 30.66亿元,增长 25.82%;净利润为 15.83亿元,增长 26.56%。
2020年一季度,在此前的较高基础上,江苏金融租赁营收增长36.17%,净利润增长25.51%,似乎没有受到疫情影响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上述盈利状况在金融租赁行业不是个案,而是常态。
冷门公司闷声发财
由于上市公司数量极少,金融租赁行业的赚钱能力往往不为人所知,即便是部分公司的银行股东有所披露,实际数据也并不完整。
截至目前,a股市场中仅有江苏金融租赁一家金融租赁公司,h股中则仅有国银金融租赁一家金融租赁公司。
2019 年,我国gdp增速持续下行,投资动能乏力,市场有效需求不足,中美商贸摩擦对进出口造成负面影响,企业债务频繁暴雷,金融风险集聚,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,而这两家上市金融租赁公司,依然坐拥十分鲜亮的业绩数据。
4月30日,江苏金融租赁公布年报。截至2019年末,公司资产总额683.63亿元,增幅15.81%;应收融资租赁款余额 675.67亿元,增幅16.56%。报告期内,公司营业收入为 30.66亿元,增长 25.82%;净利润为 15.83亿元,增长 26.56%。
年报显示,截至报告期末,江苏金融租赁在职员工人数315人。也就是说,2019年该公司人均创利在500万元左右。
不久之前,国银金融租赁公布2019年度业绩。截至2019年底,国银租赁资产总额达到2613亿元,同比增长9.8%;实现净利润29.38亿元,同比增长17.2%;全年新增业务投放932亿元,同比增长12.7%;收入总额183.43亿元,同比增长18.0%,4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。
上述两家金融租赁公司盈利状况只是行业缩影,整个2019年数量不多的金融租赁公司创利能力确实仍然惊人。
根据中国银行(维权)业协会金融租赁专业委员会统计,截至2019年末,剔除兴业租赁、江苏租赁等17家公司,其余50家金融租赁公司去年末员工总数仅为5584人。而这5584人2019年创造的净利润却达到322亿元,相当于人均创利接近580亿元,同比增长22%。
不过,外界对这个行业的关注实在有限。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,作为有良好业绩表现的a股上市公司,最近一份与之相关的券商研报发布于2019年中,且仅有寥寥数份,主要来自万联证券和信达证券。而与金融租赁行业相关的年报,更是踪迹难寻。
2020瞄准“新基建”机遇?
金融租赁作为集融资与融物、商贸与投资于一体的现代金融方式,是我国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自 2007 年以来,随着法律、税务、监管、会计四大支柱体系的健全完善,行业整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,公司数量及规模连年攀升,经营能力和实力显著增强,服务范围不但覆盖电力、交通运输、采矿、水利等国民经济主要传统行业,更涉及高端装备制造、信息技术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。
据介绍,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租赁市场渗透率一般在15%~30%,相较于发达国家,我国租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。
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诸多企业焦头烂额,在江苏金融租赁新近公布的年报中也对投资者作出提示风险,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若宏观经济持续处于底部,部分行业承租人出现普遍的流动性紧张或还款能力下降,公司融资租赁资产质量可能下降,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、财务状况产生不良影响。”
但另一方面,他们也看到经济下行背景之下基础设施领域孕育的机会。
江苏金融租赁认为,2020 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,制造业投资有效需求不足,消费市场动力疲软,对外商贸继续处于低谷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叠加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,使外贸和消费短期内恢复困难重重,投资拉动成为必要的对冲手段。反映在对产业的影响上,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仍将发挥压舱石作用,公共卫生、应急医疗等领域加快补齐短板,信息科技、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存在增长空间,智慧交通、智能制造等“新基建”孕育大量潜在机遇。
该公司2020年一季报与2019年年报同时披露,在此前的较高基础上,江苏金融租赁一季度营收增长36.17%,净利润增长25.51%。
来源:券商中国